平台简介
整合中国航天周边各方资源,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航天科普与文化协同创新平台(简称:中国航天科普平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发起,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批复与管理,联合中国航天事业相关单位的共创机构。
该平台旨在整合中国航天周边各方资源,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体系、航天科普与文化产业上下游的共享机制,搭建国际合作的交流平台,为助力我国航天科普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外文名:China Aerospa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Culture
简称:CASA KIDS
主管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属性:非营利组织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榴乡路88号石榴中心8号楼下沉广场101
核心使命
面向航天科技前沿、面向空天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科创人才重大需求
推进国家航天创新体系建设
为推进国家航天创新体系建设服务
加快区域低空经济创新发展
为加快区域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服务
提升企业商业航天自主创新能力
为提升企业商业航天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发展历程
从平台成立到雄安模式的发展轨迹
2023年3月
平台正式成立
中国航天科普与文化协同创新平台正式成立
2023年5月
雄安航天科普研学中心设立
设立全国首个航天科普社区服务机构——雄安航天科普研学中心
2023年6月
火箭研发兴趣小组成立
雄安航天科普研学中心成立火箭研发兴趣小组
2023年10月
雄安未来1号发动机台架试车成功
雄安未来1号科普火箭发动机台架试车成功
2024年2月
雄安未来1号飞行实验成功
雄安未来1号科普火箭飞行实验成功
2024年4月
获得省级科普示范基地认定
雄安航天科普研学中心项目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第四批省级科普示范基地
2024年10月
"筑梦苍穹"发布会
成功召开"筑梦苍穹"发布会,正式发布航天科普雄安模式、中国式科学教育雄安模式
雄安模式:一体两翼三要素
EMEP MODE - 构建新时代科普生态
"一体"
教联体的科学教育与科普成果分享与展示
"两翼"
展示新区和航天领域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三要素"
尝试人才、教育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划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
雄安航天科普研学中心成就
500+
科普活动场次
3万+
覆盖青少年
全覆盖
雄安新区所有新建片区
雄安未来系列科普火箭
雄安未来1号
由学员历时十个月研制,2024年2月23日成功完成飞行实验
雄安未来2号
于2024年5月雄安新区科技活动周发布
雄安未来3号
实验室于2025年4月落地北京四中雄安校区第一实验学校
新闻报道
平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新闻报道与媒体关注
2024年重要报道
2024年4月
媒体关注统计
50+
媒体报道
15+
权威媒体
100万+
传播覆盖
组织架构
专业的组织架构保障平台高效运行
平台组织委员会
理事长:张又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原常务副理事长、清华校友总会理事)
常务副理事长:邵世明(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经贸合作委员会原会长)
平台专家委员会
主任:李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天文系主任)
常务副主任:龚婕(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硕博,长期从事军队信息化管理工作)
平台秘书处
秘书长:薛哲野(共振邦高校应用人才公益培养计划发起人)